西藏阜康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在上任半年内,与科室护理团队积极开展口服药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探索与实践,在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目前已初步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。
神经内科患者普遍存在吞咽困难、认知障碍发生率高、用药方案复杂及高风险药物使用频繁等特点,这使得口服药管理成为该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。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,科室重点推进流程优化与核对机制建设,初步形成了从存储、核对到发药的全流程管理闭环。这一模式现已取得一定成效。现将相关经验交流分享,以期共同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。
01优化药品分类与存储,夯实安全基础
神经内科护理组精心设计制作了神经内科专用用药科普板,将常用药物按“头痛眩晕类”“抗血小板聚集类”“降血脂类”等功能清晰分类展示。科普板不仅帮助护士快速熟悉药品,也方便患者与家属直观理解药物作用,提升治疗依从性。
在药品存放方面,神经内科严格执行“一人一盒”制度,每个药盒标注服药时间,从源头上杜绝错服、漏服。病区口服药统一使用透明收纳盒按床号存放,每个药盒均标明药名、剂量、频次、给药途径与有效期,便于随时核对与取用,实现药品存放规范、清晰、可溯。
02建立用药安全“双核机制”,严控关键环节
(一)接收核对
当班护士在接收药房送达药品时,与药师共同核对品名、剂量、数量、效期与厂家,严把药品入口关,杜绝质量问题与数量不符情况。
(二)摆药核对
摆药时严格执行“双人核对”或“单人双次核对”,并借助“摆药核对单”逐项打钩确认,显著降低摆药差错,营造严谨的工作氛围。
(三)发药核对
发药作为最后一道关,神经内科护理组重点推进三项措施:
高危药品床边双人核对:针对高危、新启用或调整剂量药物,执行护士—护士或护士—患者/家属复述确认,双保险保障用药安全。
患者身份双识别:通过反向询问姓名 + PDA扫描腕带,杜绝因姓名相似或腕带误读导致身份错误。
看服到口与家属参与:对所有患者严格执行“看服到口”,防范吐药藏药;同时积极协同家属,使其清楚用药方案,形成医院、家庭协作监管机制。
03持续改进,提升用药安全管理质效
神经内科护理组定期组织用药安全培训,学习新知识、新方法,持续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。鼓励护士提出流程优化建议,共同参与管理改进,形成良性循环。
总结:通过上述措施,科室口服药管理差错率明显下降,患者满意度稳步提升。下一步,神经内科护理组将继续完善精细化闭环管理模式,坚守用药安全底线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、安全的护理服务。